发展乡村旅游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五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其中“生产发展”是基础,“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是发展结果,同时又反过来促进生产的发展。而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促进生产的发展,而且可以通过城乡居民的交流互动,促进村容向整洁、绿化、美化发展,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现代生活理念,带动乡风文明,促进民主意识的觉醒,带动管理民主。
1、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富裕。
乡村旅游集农业生产过程与旅游、餐饮和服务于一体,可以把农村的生态环境、民俗文化等潜在资源转化为产品,增加农民收入。旅游业是关联性很强的产业,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要素,一处乡村旅游的开发,可以带动餐饮、住宿、交通运输、商业、娱乐等多个行业的快速发展。而且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很多工作农民只需短期培训后即可胜任,为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民(特别是妇女)就业提供了机会,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据不完全统计,在农家乐务工的农民每年纯收入约3000至6000元,农民直接经营的农家乐每户年纯收入可达3~10万元,即使收益不高的农家乐,也比同样土地面积种粮收益高。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对于农村产业的多样化发展与经济实力的增强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在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就业渠道拓宽以后,农民的收入也会随之增加,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农民生活消费水平、文化消费水平也会不断提高,带动农民的物质生活都会越来越宽裕。
2、
乡村旅游可以促进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
乡村旅游实际上是城乡居民的互动,这种互动必然带来城乡居民在生活观念、生活习惯、价值取向、消费理念等观念意识的相互影响。城市作为现代文明的产物,集中体现了现代文明的成果,而城市居民自然是现代文明的承载体和传播者。随着城乡居民的流动,必然会打破农村原有的封闭状态,使农村居民接受更多先进的科学、民主、文化知识,为实现农村移风易俗,抛弃陈规陋习、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风尚带来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会带来农民民主意识的觉醒,促进农村管理民主化。发展乡村旅游也为农民实现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提供了内在的动力机制。要发展旅游,就要争取客源,要争取客源,就要搞好卫生,营造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这是自发促进了农村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良性发展,从而促进农村“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目标的实现。
3、发展乡村旅游还可以有效促进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
发展乡村旅游业必须要有便利的道路交通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等。旅游目的地受市场影响和驱动,必须进行道路、环境、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另外,通过乡村旅游带动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民负担能力增强后,村集体、村民也有能力进行基础设施的管护,特别是既改善了景点的交通条件,更改善了当地百姓的出行条件。
4、发展
乡村旅游可以把新农村建设资金转化为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效益。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为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即将投入大量资金。发展乡村旅游由于对基础设施要求较高,要想发展也必须投入大量资金。整合利用新农村建设资金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可以改善农村道路、水利、环境等硬件设施,还可以利用这些设施,将专项资金转化为带动农民实现持续增收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