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两旺,成果参差
有资料显示,国内约有县级及以上行政单位3500多个(可编制区域旅游发展规划),旅游景区(点)2万多个(可编制旅游区规划);随着国内旅游发展形势的变化,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一般5-8年就要进行一次修编,旅游区规划一般需要编制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以及专项规划等等,旅游规划业务需求非常的大。据行内有关人士估计,全国每年旅游规划项目约有七千个左右。国内甲乙级
旅游规划资质单位已逾180个,丙级及未评级的旅游规划单位保守估计约有300多家,各大院校旅游规划系科、研究室、研究中心以及大量的广告策划公司以及一直涉及旅游规划业务,但不作为主业务的国内外设计机构单位数量数不胜数。所以说可供选择的旅游规划设计单位非常的多。如2006年初国内某县级市以120多万奖金征集四大景区的旅游策划方案,半个月竟收到了近100个旅游规划策划单位的报名,以此可见一斑。
然而,供需两旺并无法保证规划成果的质量。相反,项目的质量却是良莠不齐,而且并不见得经验丰富的单位编制的规划就是好规划。业内戏称的“甲级不如乙级、乙级不如丙级、有级不如无级”就是在许多旅游规划招标中的现象。
为什么通过审批的规划项目还有很多是经不起推敲的呢?原因很多,规划委托方、编制方、评审方、监督方,其中任何一方出现问题,规划的质量都会打折,影响效果:
规划委托方,编制规划前“动机不纯”;
规划编制方,编制规划时“应付了事”;
规划评审方,评审规划时“走马观花”;
规划监督方,审核规划时“得过且过”。
景区开发,规划先行
在依法治国的国策背景下,所有项目的开发、建设必须要有相关规划依据,因此旅游规划就是地区各类部门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规范依据。景区旅游开发,必须规划先行,是发展旅游业和开发建设旅游项目的基本原则。对此复旦大学杨正泰教授总结三个原因:其一,旅游规划关系发展旅游业和开发建设旅游项目更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其二,旅游规划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策划方案。其三,经验教训的启迪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有其自身的规律。
因此,有人指出:旅游规划要求从系统全局和整体出发,着眼于旅游规划对象的综合整体优化。旅游规划必须要站在高屋建瓴的角度统筹全局,为旅游实现提供指导性的方针,其中经济、技术是先决条件,旅游业发展与环境和旅游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前提。
旅游规划,创意先行
景区开发需要规划先行,那么规划怎么做呢?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吗?显然不是!旅游规划编制的前提就是要依据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游规划通则》及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这样才能保证规划的合法性。具体到
旅游规划的编制,应当是“创意先行”。
旅游行业有独特的特点,旅游是以吸引游客为主要目标的,所以项目的设置必须能够满足游客“猎奇、体验、好新”的心理需求,其中就需要旅游规划师进行有创意的项目设计。规划创意就成了旅游规划的核心和本质。如果仅仅是“平铺直叙”,没有创意的旅游规划显然是无法设计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景区对游客自然没有吸引力,这样的旅游规划是失败的。
旅游是寻找差异的活动,城市居民到乡村旅游是需找一种差异的生活方式,沿海地区的游客到沙漠、高原地区旅游是需要一种差异的环境体验闲暇。创意就是发掘差异的唯一途径。
好规划有好标准
规划做得好,当然应当“规划先行”,做不好,就是“规划不行”!旅游规划有“创意”就是好规划了吗?当然不是!近年来,随着
旅游规划热的兴起,市场竞争的激烈,越来越多的规划是越来越“有创意”了:规划理念,说得一个比一个玄乎,而且找的词,尽可能让甲方、评审专家都没听说过;规划理论,一套一套,以示旁征博引;规划布局,总喜欢硬整“一轴两翼”,更有甚者还整个
“123456789”的规划结构;规划文本,装帧得又厚又漂亮,希望让人“爱不释手”。“创意”没有正确运用在规划中并不是有生命力的创意,规划也不能成为一个好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