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投资者在休闲农庄规划建设之初,可着劲的要弄出一些新鲜、新奇的东西出来,至少也要是当地没有的东西。同时,媒体上的各路专家也在反复强调特色的重要性,仿佛只要有了特色就可一剑封喉,所向披靡。
我们所谓的打造特色无非是在规划具体的设施,在设施上营造特色。换句话说,我们是在规划建设农庄的附属物,也就是配套设施。为了在设施上营造特色,很多投资者费尽周折,到处考察,遍请高人指点,然后大兴土木,“该”砍的砍,“该”挖的挖,“该”移动的移动,“该”嫁接的嫁接。最后结果却很纳闷:自己辛苦忙碌了一年甚至三五年搞建设,本意是打造特色,却发现自己打造的项目很快遍地都是,想追求特色反而更快的失去了特色!
事实上,这正是在休闲农庄的特色打造上,犯了“舍本逐末”的毛病。其实,如果说别人没有的你有,就是特色,那么,休闲农庄根本不需挖空心思搞特色,因为,每一个农庄本身都是独一无二的。当然,前提是你要接受独一无二是特色。每一座乡村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每一座乡村都占据着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坐拥独一无二的地形地貌,独享独一无二的日月精华。
如何根据乡村独一无二的特点,因地制宜设计出适合自己的文旅项目、体验活动?
如何让自己的休闲农业项目别出心裁、脱颖而出?
如何让自己的休闲农业项目填满游客的记忆,让游客流连忘返、返后思归?
这才应该是所有休闲农庄和乡村旅游经营者孜孜以求的“本”。
长远规划和短期资金回收,现实中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我们不能一概而论究竟什么样的特色项目才适合具体的某一农庄,但我们可以找到一些脉络,好好理一理:
1那些“大、洋、怪”项目,那些所谓的高科技项目,能少上就少上吧。
因为,这些项目,不但和农庄的气场不符,而且很快就会被淘汰,至少很快被模仿。尤其重要的是,很多这样的项目是要大动土木的,资源易毁却难恢复。
2那些现代化的东西,也要少加入农庄。
乡村自有乡村的独特韵味,不要动不动就是造景、造路,让好好的农庄变成城市司空见惯的公园。
3休闲农庄不是越大越好,规模大了不易驾驭,甚至会带来运营失控。
另外一方面,农庄太大却开发资金不足,如果到处是未开发或者半拉子工程,严重影响农庄运营,一旦熟客贴上体验感不好的标签,后果很严重。
4休闲农庄规划要跳出“有好项目就会有人来玩”的固化思维
由于智能手机、各种服务对接平台、社交网络的普及应用,消费方式发生巨大变化,要意识到人的因素远比项目本身重要,是时候要琢磨下人群了。
5采摘、垂钓已经沦为低端体验项目的代名词。
采摘、垂钓真的不是休闲农庄的标准配置,甚至已经沦为低端体验项目的代名词。倒是真有一个标准配置——厕所,好好在这里面下点功夫吧。
6休闲农庄经营者要敢于亮剑,不要一味迎合失去自身的魅力。
消费需求是创造出来的,一味迎合消费需求的结果就是被钝化,从而丧失个性,逐步出局。因为,在消费需求领域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逆反心理。
7我们是要盈利,但不是一味的商业化,不是把各种城市消费拉到乡村,更不是“宰客”,做一锤子买卖。
举例来说,有些农庄平时顾客比较少,到了节假日开始坐地抬价,捞一把是一把。或者,为了吸引人气,上了一些少儿不宜的项目。长远来看,这是自掘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