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10-84856515
24小时专家热线010-84856515
首页 > 最新动态 > 旅游问答 >
风景区入口的规划设计应如何做?
发布时间:2017-08-08
现代风景区因为服务对象范围的扩大,其辅助性功能空间也大为增加,在入口空间存在着解决交通、商业、餐饮、服务管理、办公等现实需要的问题。规模较大的风景区,其入口本身就是一组建筑群,在空间组织上也存在着自身的完整性。…
1、完备游客中心功能 一个服务完备的游客中心,将对游客的旅游感受有着至关明显的作 用,特别是对于面临入境游客比例及规模压力的 5A 级旅游景区而言,更是尤为 重要。 游客中心是一个综合服务枢纽,也是实施旅游低碳化的基地,具体措施包 括配置生态停车场,优先安排零排放的环保车辆,建筑设计上采用生态科技、尽量选用环保科技含量高的设备设施等。 2、统一风格,
近年来国外很多具有成熟开发模式的休闲度假品牌进入,国内出现了很多可借鉴的文商旅地产标杆案例。基于文、商、旅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我们总结主要有四种商业模式: 1.依托自然资源为核心的模式 三大主要类型:滨水类(江/海/湖泊)、温泉类、山地类 商业逻辑:以稀缺的自然资源作为主要卖点,注重自然/生态资源的价值挖掘,打造亲水、生态、亲子等旅游度假、康养
乡村旅游规划,是旅游规划的一种。从资源的角度而言,是以村落、郊野、田园等环境为依托,通过对资源的分析、对比,形成一种具有特色的发展方向。 第一,需求量很大。旅游者寻求差旱。随着国内旅游的兴盛,乡村游的市场需求逐步增长。城里人希望摆脱高楼峡谷、水泥森林,缓解工作高负荷的压力,荫足怀旧和对自然的向往的需求。 第二,与休闲度假旅游具有类似的特
旅游 景区规划 是个复杂、系统的工程,规划最终是以规划报告文本的形式呈现。规划报告的编制是一个过程性工程,必须有一套科学的技术方法。因此在这一系列的工作中就衍变为了五大板块,分别是:把握两个先知做好前期基础性分析、确定景区的发展定位,主题形象、科学合理的布局景区空间结构,设计旅游项目、规划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安排景区开发时序,进行经济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十三五期间 全域旅游 发展规划需要创新旅游规划理念、创新规划方法、创新规划模式,有效推动我国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从局域小旅游向全域大旅游转变,故此提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的九大创新观。 1创新理念观,构建全域旅游思维 新时期全域旅游发展需要以超前的眼光、战略的高度,将全域旅游开发提升到顶层设计的层面,纳入
衡量旅游规划落地性的六大标准,亦即六大原则,即文化性、生态型、智慧性、经济性、品牌性和效益性。 文化性原则。能否通过历史文脉的延续和人文景观的再造,发掘、保护并提升独特性景观价值,强化主题的规模、丰度和完整性,开发唯一性和垄断性旅游产品,形成市场吸引力。 生态性原则。能否遵从天人合一原则,通过强调自然的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建立人与自然、
传统景区的升级开发,必须以资源保护为前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聚集为先导,方能形成强大市场需求力和影响力。其升级之路可概况为:规划先行、源于山水、根植文化、跟进市场、产业先导、创新产品、强化营销。 (一)规划先行 规划的意义在于前瞻性、科学性与规范性的统一,指导区域旅游理性发展。通过科学的规划,能够充分挖掘资源潜质,准确把握市场动态
从国际、国内情势来看,发展乡村旅游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及未来意义。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三农占据绝大部分比例的国度而言,发展乡村旅游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国,乡村旅游具有资源潜力大、覆盖面广、受益群体多、市场需求旺盛、综合带动性强等特点,对拉动社会消费、促进农民就地现代化、优化乡村经济社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提升文化传承与文明程度、保护乡村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