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产业链,促进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综合发展
以系统论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的“大旅游”规划,其性质必然是一种整合性的规划,它要求
旅游规划作为各相关部门联系的桥梁,能够为其他各产业规划提供一个思考前提,成为各项利益综合平衡的中心。如国家在对风景名胜区规划所作规定中,指出除景区现状分析、资源评价、功能分区、风景游赏规划等等以外,旅游规划还要包括基础设施、游览设施规划,以及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经济发展引导规划等专项规划内容。但在多项旅游规划中,规划重点除景区发展规划以及与旅游业直接相关产业部门的规划外,对与旅游业间接相关部门的发展规划显得相对薄弱。从而使旅游业所谓的“乘数效应”难以充分发挥,即使由于旅游活动的开展对地方其他产业的发展有自发的带动作用,这种联动效应也是无序的。在这种情况下的行业发展和经济活动,往往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和优质产品,不利于产业的发展壮大。
同时,由于可能会与原有工、农业发展规划等在某些方面不相符合,从而对各相关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都会造成一定影响。
因此,在做旅游规划时,还应加强经济引导专项规划研究,通过制定旅游规划对当地一、二产业的发展给予指导性意见。尤其是对于一些拥有一定的特色旅游资源、但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的落后地区来说,通过“大旅游”规划,整合地方资源,在政府的引导下,通过开展“农家乐”、农业观光等旅游项目,把旅游业与地方农业发展有机结合;对地方农副产品等进行深加工,不仅可以通过出售旅游商品增加旅游收入,提升旅游消费结构,还可以有效促进地区现代生态工业、绿色农业的发展。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增强地方的自我发展能力,对当地生态—经济系统整体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规划在各地兴起。但规划热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规划本身缺乏特色,规划实施受地方条件限制、可行性较差,等等。华汉旅认为,虽然旅游业由资源导向、产品导向发展为市场导向、消费导向,越来越重视旅游者利益,但不容忽视的是,旅游业已成为新时期许多地方政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地区经济的突破口。“大旅游”是一个大系统,不仅重视旅游者利益的满足,而且还强调当地居民福利水平的提高。因此,
旅游规划必须能够系统综合旅游地的各种要素,通过旅游规划的实施带动地区其他产业发展,提高居民经济、生态等福利水平,而不是单纯就旅游来谈旅游。
目前生态旅游的兴起,不仅符合旅游者需求,同时还为生态环境良好但经济贫困的落后地区发展带来契机。因此,通过因地制宜的研究和实施“大
旅游规划”不仅有利于旅游业发达地区提高旅游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对于促进落后地区发展、缩小地区差距,促进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