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农民新村构造了以小区家庭为单位的居住生活格局。通过统一规划和建设的农村社区,改变了人畜共处、房屋破旧、垃圾乱放的“脏、乱、差”的居住环境,完善的公共设施提供了便捷的社区服务。但在农民新村规划中,往往只强调了社区的功能,而忽视了乡村社区的
景观规划与乡村风貌塑造,导致了“千村一面”的社区建设,破坏了具有特色的乡村聚落景观。因此我们认为,乡村景观规划与风貌塑造应该保持乡村的传统聚落与乡土建筑,坚持景观乡土性与建筑功能现代性的统一。对于传统的乡村聚落塑造,应按地脉肌理合理布置,依林就势,宜藏忌显,错落有致,与环境有机融合。在乡土建筑风貌的塑造中,建筑风格应结合当地乡土建筑特色,宜少忌多,遵循小体量、分散化的原则。在建筑材料上应充分体现自然、休闲、朴素、简洁的风格,用料突出环保化和生态化。
由于城镇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积累程度、产业复杂程度等方面比乡村发展高,因此在城镇意境中更多渗透了城市景观要素。目前的农民新村规划建设,已出现城镇化小区的倾向,这不利于营造乡村旅游中应有的景观环境。
而乡村意境的规划以自然意趣、诗化田园为灵魂,挖掘农耕文化所承载的“以农为本”思想及人与自然和谐、政治秩序与自然规律和谐的思想,将“天人合一”的观念物化到规划之中。乡村旅游规划中应该保留自然和谐的乡村意境。其总体格局应该呈现出田园聚落分散式的居民点体系布局、适度面积的农业耕地、林地、草地等自然景观体系布局,同时有河流、湖泊、湿地等乡村典型的景观要素镶嵌在景区中,以保持生态的多样性,达到自然循环的稳定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细部处理上,应充分挖掘田畴、林盘、农舍、篱笆、沟渠、湿地、河塘、水磨、水车等众多
乡村景观要素,从多层面、多角度共同维护农村生态的自然环境,保留传统的耕作技术,保护人与自然接触过程中形成的优美独特田园风光,营造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和宁静祥和的生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