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街区规划设计中应该从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层次来塑造文化街区的空间结构特色,打造文化街区的整体风貌形象,建设有活力而不失传统的商业文化街区。那么,文化街区建设有哪些原则呢?
1、策划、规划先行、统筹协调推进
文化街区建设要从城市总体发展出发, 与人口、消费需求、交通体系、文物和环境保护以及社区建设相协调, 应将其放在以商业、旅游业为重点的城区整个第三产业发展的范围内考虑,融入到现代服务业的大框架中,通过文化街区的发展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升级。要统筹规划好文化街区的空间布局,策划明确好不同文化街区的功能定位、特色产业、人文环境等。
在规划设计上,要尽可能地促进街区建设的科学、理性与和谐;在业态布局上, 既要有稳定的业态,又要考虑业态的互补性和层次性,以满足物质、精神、心理等不同层次的需求;在开发建设上,要坚持重点突破、分期分批、稳步推进。
2、科学合理定位、打造鲜明特色
文化街区建设必须扬长避短,准确把握所"宜"所"长",科学定位、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在街区规划与建设中对店铺业主转让、出售房产设置前置条件,加强引导,保证在街区改造建成后,按照特色定位和业态布局进行定向招商引店,形成商品供应特色,避免投资炒店铺、无序发展等现象的发生。文化街区要从尊重历史、延续历史、传递历史的角度出发,保护和利用好具有历史及人文价值的建筑和风物,彰显个性特色。
3、坚持政府适当引导、市场化运作
文化街区的开发建设要遵循经济规律,政府引导, 市场化运作, 多元化投入。政府投入领域主要为规划编制等前期工作和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市场融资主要用于街区建设,实施招商引资, 鼓励和支持各种经济成分组织和个人投资参与街区的开发建设和投资经营。
4、注重建设细节、完善配套功能。
文化街区规划建设上除了做好功能定位、业态布局等方向性工作外, 还要解决好停车、设摊、亮灯、广告设置、形象宣传等配套设施和配套服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