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是旅游观光的重要景点,现在很多地方在做旅游规划时,都想造寺庙、建大佛,以此来吸引游客,但几乎很少能超过佛教名山、名寺的。建庙宇、造佛像首先要了解有关宗教的知识,无论佛教、道教,都要尊重其教义、教规、历史和宗教理论,才能准确地把握和完整地表现宗教的真谛,才能保证不歪曲或亵渎神灵。
提升宗教景观设计吸引力,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整体规划原则。宗教文化景观规划注重内涵建设,从宗教美学的理论基础、逻辑起点、价值取向、境界追求等几个方面开展艺术设计对当代人以智慧的启迪,宗教以劝人向善为根本,宗教建筑的扩建可以增添诸如公园、养老院、公墓及慈善类机构,则能体现公益原则,让有心向善的黎民百姓能有信仰和活动的场所,对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二是主题突出原则。带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过去曾历经辉煌的旧有城市景观格局可能在新的社会发展秩序下无法生存。在此,应当更加强调宗教主题文化景观所带来的历史归属感。宗教主题文化景观的建设活动应当融入到城市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去,这样才能保证城市景观对于聚居者的长久吸引力。
三是生态文化观。景观是以天为顶,地表为底,在一定的范围内的户外的空间以及它所包含的有机、无机、有形、无形的因子及其互相之间互动所产生的自然效应的组合,生态、环境、文化是景观营造的内涵。
四是科学发展观。作为城市特色和城市特色文化主题中的重要部分,宗教主题文化景观吸引力构建与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的互动联系.宗教主题文化景观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留存与创新两大问题。
围绕当今社会的三个需求,第一个就是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第二个需求是城市化,第三个需求是游憩和旅游化,我们设计者要特别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处理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处理好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只有这样我们宗教文化主题的景观规划就能真正将城市旅游品牌建设落到实处了。
五是市场导向原则。对各地景区旅游资源和消费者需求进行比较和分析,把重点寺、观、教堂的内外环境建设与当地商贸旅游历史文化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这对完善人文素质,拉动地方经济,展现和谐城市品牌等方面有一定的战略意义。